欢迎来到365招生网-天天招生网!

全国切换城市

咨询热线 13798819551

位置:365招生网-天天招生网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中国动力电池打破日韩垄断,攻守身份实现逆袭?

​中国动力电池打破日韩垄断,攻守身份实现逆袭?

来源:365招生网-天天招生网

2022-11-26 11:14:15|已浏览:204375次

自去年开始锂电池原材料的价格节节攀升,让动力电池企业叫苦不迭。今年以来,上游原材料的继续大幅上涨,无疑让锂电池厂商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增收不增利”(仅指动力电池业务)越发成为普遍现象。但与此同时,国内动力电池厂商们却在顶住业绩压力,开启疯狂扩产。
一边是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对产业链“不赚钱”的哭诉,一边却是在疯狂扩产、加码投资,以此对抗同行的竞争。市场、舆论对于产能过剩的担忧,对于国内厂商盈利能力的质疑也之而来。

然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进步和亮点,却被批评的舆论所忽视——凭借“内卷”铸就的竞争力,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正在改写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竞争格局。

一、磷酸铁锂时代的逆袭
30年前,中国动力电池行业面临着严峻的卡脖子问题。可如今,中国却成了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动力电池大国。根据韩国媒体发布的数据,2022年的动力电池江湖,已经形成了中日韩三分天下的格局。其中,中国的崛起最为明显!
在优质企业方面,上半年排名前10的动力电池企业中,中资企业占到了6家。宁德时代以34%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全球老大。那我国到底是如何实现逆袭的呢?
在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选择上,目前主流的两种材料就是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两者在安全性、成本、使用寿命这三个方面来讲,磷酸铁锂都是完胜,美中不足就是能量密度方面略显不足。可这唯一的缺点,却成了磷酸铁锂在开始阶段完败的原因。
2012年国家发布动力电池补贴方案,把补贴标准和续航里程直接挂钩,让很多生产磷酸铁锂电池的厂商失去了价格优势。市场上三元锂电池大行其道,可这却害苦了中国的电池企业。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三元锂电池的“贵族”属性。虽然说三元锂电池在续航能力方面略胜一筹,可它的生产却需要比磷酸铁锂多得多的锂、钴、镍等有色金属。而这些矿产资源,基本掌握在那些欧美日韩跨国巨头的手中,这就让我们的电池企业,陷入到了新的卡脖子问题中。
好在补贴政策的逐步取消,让磷酸铁锂绝地翻盘。2021年在补贴退坡的背景下,电动车的补贴标准已经大幅下降,这就让三元锂电池的应用场景大幅减少。目前只有特斯拉等高端车企,还在使用三元锂电池外,我们国内的比亚迪、蔚来等全部都转向了磷酸铁锂车型的生产。
今年上半年,我国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超过180%,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三元锂电池17个百分点。正是靠着磷酸铁锂电池的异军突起,才让我们电池企业走上了崛起的道路。
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动力电池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现。
专利保护一直都是西方国家维持技术垄断优势的工具,可它们那套做法在中国却失败了。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领域,加拿大的先发优势十分明显。他们早在2003年,就在中国申报了所有磷酸铁锂方面的专利,这就让后来居上的中国企业犯了难。
2009年加拿大电池企业,联合向中国企业发难,要求我们支付专利授权费,加拿大企业天真的以为中国人会乖乖认栽,甚至还开出了1吨2500美元的天价。
可他们却忘了什么叫“中国特色”,针对他们的敲诈行为,国家果断出手,让他们的专利证书成了一张废纸。至此中国企业就可以放心大胆的生产磷酸铁锂电池了。
在市场保护方面,我们也下了很大功夫。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国家发布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只“白名单”的电池企业才允许在中国市场销售。根据媒体报道,后续进入这份“白名单”的企业,清一色都是国产企业。

二、技术革新,掌握控制权
以2020年“电动车元年”为分水岭,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不断提升,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变化。
在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刘静瑜看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新能源产业正面临新周期和新挑战,实现动力电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唯有创新才可以实现动力电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材料创新、结构创新、系统创新、制造创新等多维度推动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进而实现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新能源汽车还属于新生事物,目前还处在发展初期阶段,未来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必将是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从目前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布局来看,正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高镍电池、无钴电池、无镍无钴电池、果冻电池等已经相继开始研发或发布。目前宁德时代正在布局麒麟电池,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透露宁德时代无热扩散技术2.0版明年上市;比亚迪也公布了一款“六棱柱”全新电池专利,中创新航高级副总裁谢秋称其研发的One-stop高锰铁锂电池已完成中试,目前正在搭载配套车型进行可靠性实验,计划2024年前后面市;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杨红新则透露其在加速布局无钴电池;比克电池等正在布局大圆柱电池。
不仅如此,在高压电池产品方面,刘静瑜表示其认为未来几年高电压电池产品密度可以达到320Wh/kg,覆盖绝大部分高性能车的续航要求,高压化技术在大幅提升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同时,也实现了锂、镍资源的高利用率,其次也在积极采取更多镁元素,相比传统三元材料减少对镍的依赖;当前电池中锰含量已提高30%以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预见锰的替代比例会越来越高。
对于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方向的判断,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马小利在第四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表示一是大电芯技术,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电池系统的综合成本、提升电池系统的比能量,延长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二是电芯材料的创新,未来一定是低成本化的体系;三是集成方式,加大集成效率保证更长的续航里程;此外固态电池也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面对巨大的增量空间,动力电池厂商的故事远未结束 ,而在动力电池这场全球革命的角力中,中国动力电池厂商正在多维度不断升级,迎接行业洗牌。

三、出海战略,帮助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打开空间
海外市场同样群雄竞逐,但竞争强度实际上相对和缓。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之所以可以霸榜全球排名,离不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
截至2021年末,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连续7年世界第一。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在世界新能源车中的市场占比达59%。也就是说,得中国市场者可得天下。
不过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并未满足于中国市场,在巩固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在加快走向海外。
最为突出的代表自然是有“宁王”之称的宁德时代。2018年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后,宁德时代成功挤掉了松下电池,打入了特斯拉的供应链,这大大加速了其登顶全球最大动力电池企业宝座的步伐,也使得其成为国内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动力电池企业。
财报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国际业务占整体营收的比例在近年来迅速上升。2018年,境外收入占宁德时代总营收3.53%,去年末该数据已经升至约21.4%。而SNE Research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海外动力电池装机量约占其总出货量的23.91%。
相比之下,国内的其他动力电池企业虽然体量远不及宁德时代,但也在加速出海步伐,争抢国际车企的订单:
如国轩高科目前已经和博世、塔塔集团、大众汽车集团、VinFast等汽车厂商达成战略合作。根据规划,其将于2025年实现年产能为300GWh的目标,来自海外生产基地的产能为100GWh;
孚能科技则与戴姆勒深度合作,目前其为奔驰 EVA2 平台研发的电池已经量产下线,其首款纯电动车型 EQS 也已经在北美上市;
亿纬锂能获得了包括戴姆勒、宝马、现代起亚、捷豹路虎等多家国际一线主机厂客户的青睐。欣旺达也已成功进入雷诺的供应商体系,并计划与日产联合研发下一代电动汽车电池。
与此同时,近期欣旺达与国轩高科都在积极推进在瑞士等海外证券交易所上市,也是其迈向全球市场的重要体现,有望借此提升国际知名度,加速其海外业务拓展。
根据SNE Research数据,宁德时代以16.2GWh的装机量位居海外市场第三位,市占率为18%,远景动力、欣旺达、比亚迪分别位列第6、第8和第10位。尤其欣旺达,海外市场装机量从去年上半年的0.1GWh增至0.6GWh,增长十分迅猛。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海外市场同样群雄竞逐,但竞争强度实际上相对和缓,因此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海外毛利率也普遍高于国内。如宁德时代去年海外业务的毛利率就比国内业务高出5%。

  • 相关阅读